“侃侃而谈”也许是大家初次接触高峰以至于长此以往与他交往的最深印象。高峰的民族音乐事业之路与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的成长之路并行。这一路历经了困苦、质疑、迷茫,也收获着肯定、赞扬、期许。五味杂陈纠缠在一起,成为他和河北民乐坚持下去的精神药剂,良药虽苦口,但却让今天的河北民乐焕发出的光彩宛若新生。2016年河北民管学会为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峰的家乡河北省唐山市是乐亭大鼓这一传统曲艺鼓书的流传地,他的父亲一直在乐亭大鼓表演中担任三弦伴奏。受父亲职业的影响,小高峰在儿时就与民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他5岁时便开始跟随精通多种民族器乐的父亲学习扬琴。在学习扬琴之余,父亲还经常带着小高峰外出演出,在他6岁时便登台演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峰对民乐的喜爱之情也日益渐长,而最终选择现在所从事的古筝专业是在他9岁时。父亲对于小高峰的培养很是用心,启蒙就跟随河南筝派、中国煤矿文工团著名古筝演奏家李汴老师习筝。没想到这一学就是一辈子,一学就此成了高峰一生的事业。1997年,高峰考取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校四年的时间里,他频繁往返于河北和北京两地,从未间断与李汴老师学习古筝。毕业后又跟随山东筝派泰斗赵登山先生习筝,成为赵老的关门弟子。可以说对古筝的全情投入源于他对民乐的一腔热情,源于对自己喜爱之事的一种专注,更是源于骨子里的执着与坚持。
2001年,高峰大学毕业,自身专业的突出和优异的在校表现,不但收获了“河北省高校优秀毕业生”称号,还考取了硕士学位,赢得了多家单位的青睐,面对纷纷朝着自己打开的事业“大门”,面对待遇优厚的薪资条件,高峰没有丝毫犹豫地选择了一条换作常人绝不会冒险选择的路。只见他转身而去,朝着比那一扇扇“门”中射出的更明亮的光而去,这道光拉长了他的背影,也拉长了他的民乐之路,这道光叫“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叫“河北民乐建设”,叫“民乐之心”。说起这道光的起源,也只有高峰才能为我们一一解开。

还在大学时期,高峰结识了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二胡老师、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执行委员会(当时还未成立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任卢俊德教授、副主任琵琶演奏家许芬教授。卢俊德教授十分喜爱高峰,就让高峰担任自己的助理,跟随自己去河北省各地参加一些民乐的相关考级活动。从象牙塔到社会不断地出入大大拓宽了高峰的眼界,他所学到的不仅仅囿于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更汲取到了来自于社会上的民乐养分。高峰是幸运的,幸运年少时能够结识到一位与己有知遇之恩的伯乐,同时这份幸运得益于他自身的不懈努力,只有当自己成为一匹千里马,才有伯乐的慧眼识英才。
2002年,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执行委员会的功能落到了其他机构。而就在此时,卢俊德教授也卧病在床。一次高峰去卢老家探病,卢老在病榻上紧紧握住高峰的手对他说:“小高,河北的民乐事业你一定要肩负起来,将它发扬光大!”这是一位老民乐人对年轻民乐人的嘱托,也是老一辈民乐人对年轻民乐人的希望,更是一代代民乐人之间对民乐的传承和约定。“可以说,卢俊德教授的这一句话决定我从毕业到现在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也促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民乐事业中去。”高峰道。此时,这道光从何而来,我们心中已有了答案。

为了让将来的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有扎实的成立基础与先决条件,毕业后高峰便开办了石家庄国乐文化艺术专修学校。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所有工作的开展便会非常顺利。学校成立之初,在卢俊德老师的引荐下,高峰结识了许多老一辈民乐大师,这其中便有二胡演奏家王曙亮、贺玉林,琵琶演奏家樊华丽、扬琴演奏家吴顺章、李荣珊等。但是年纪轻轻的高峰难免会受到大家的质疑,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如何能够踏踏实实的做民乐使这些老先生心生忧虑。但是万事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接触,高峰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2006年,高峰同这些老一辈民乐人一道开始商讨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的成立事宜。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得到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支持,高峰得到了李汴老师和时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的著名板胡演奏家郭一先生的大力支持,也是在郭一先生的引荐下,高峰见到了时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的朴东生老先生。这个年轻人在说明自己对于民乐建设的想法后,朴老和众人十分欣赏,但也不乏有质疑之声冒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曾开会多次进行讨论,在争议声中,朴东生先生、郭一先生以及杨光雄先生等力排众议,最终决定由高峰来出任河北民族管弦乐学会筹备委员会主任,负责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成立相关事宜。要使学会正式成立,还需要通过河北省文化厅与民政厅的审批,文化厅十分支持成立这样一个民乐的社团机构,于是审批程序进行的非常顺利,民政厅的审批确实异常艰难,一波三折之后终于于2009年通过所有审批程序,允许成立筹备委员会。2011年11月4日,历时五年,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正式成立,一切尘埃落定。回头想想,过程中所遇曲折难免,障碍重重,期间只要高峰有些许放松,也许结果便与今天背道而驰。值得庆幸的是,高峰坚持了下来,最终得到的结果让这个年轻人倍感欣慰。

成立之初,高峰意识到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让大家知道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了解这个学会成立的目的,即汇聚本省的民乐人,让学会成为每一个民乐人的家,让大家能够真切感受到来自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于是,他着手开展能够大力弘扬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工作。2013年,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成立了第一个专业委员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紧接着在2015年3月成立了竹笛专业委员会。同年6月应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竹笛教授张维良先生的邀请,前往中国音乐学院笛箫艺术中心作交流访问。就在这一年,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还成立了一支80人编制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青年民族乐团。11月6日,乐团在石家庄人民会堂首次亮相,成功举办“燕赵国乐”河北青年民族乐团成立庆典音乐会。同年、在民乐界前辈的提议下又成立了一支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吹歌艺术表演团,12月15日受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邀请赴川音举办“河北吹歌艺术专场音乐会及讲座”活动,受到川音民乐系师生的高度赞扬。2016年3月,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又成立了琵琶专业委员会。4月成立了扬琴专业委员会。10月与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联合举办首届河北省民族器乐艺术展演周活动,同时成立了古筝专业委员会。高峰道:“我们通过成立各个专业委员会,调动起每一个专业老师的积极性,为河北民乐献计献策,让各个专业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燕赵乐风,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走的路。”
在完善各专业委员会的同时,学会也注重民乐考级工作。几年来,河北省各个地区、各个专业的考级人数都在增多,每次考级结束后,派往各地参与考级工作的考官都会对各地民乐教师做无偿讲座和培训活动,指出老师们的不足并予以精心指导,这一工作的展开得到了各地民乐教师的热烈欢迎,也凝聚起河北一线民乐教育工作者的心。可以看出,高峰在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所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河北民乐建设的步伐也在逐年加快、加大。高峰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踏踏实实地为河北民乐做实事。

对于当下河北民乐的发展状态,高峰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说道:“随着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的不断壮大、发展,我们在运营方面准备开始向企业化转型,希望能够用企业的管理经营模式来不断完善学会,将专业作为产品推出,为学会今后的长足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他将“打造燕赵乐风”作为乐团的定位。发展、传承本地域内的民乐成为他领导下的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一直在开展的工作。就在不久前,学会还成立了由河北省知名作曲家组成的“燕赵乐风”创作小组,前往唐山、张家口、邯郸等地采风,将采风资料进行重新整合,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更多的、具有燕赵乐风的民乐作品。“在即将到来的12月底,河北青年民族乐团联袂“河北籍”著名民乐演奏家在石家庄举办‘美丽河北·魅力石门2017新年大型民族音乐会’,这也是河北省首次以民乐作为新年音乐会与观众见面。这是政府社会对我们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的肯定!”高峰激动地说到。

就学会成立前后河北民乐的状况,高峰坦言:“过去的河北民乐发展分散,没有一个核心的组织机构将大家汇聚起来搞民乐建设,民乐人间很少交流、沟通,劲儿使不到一块儿。现在有了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让河北省民乐资源能够重新整合,使各个专业均衡发展,可以看到,大家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对于民乐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文化的高度,现在大家心很齐,劲儿很足,团结一致,为河北民乐尽心尽力!”
高峰在路上,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在路上,这条路也许并不是畅通无阻,但是会越走越宽;这条路也许并不是笔直延伸,但是也许会曲径通幽。只有出发了,才会有一个个目的地的到来;只有坚持了,才有沿途不一样的美丽景致;只有耳听、目到、脚踏实地,才有生生不息的希望与丰厚的收获。就像高峰评价自己一样“我为民乐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