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2017年7月11日,由文化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幕。由河北省文化厅选送的唯一一支代表河北省参展演出团体——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河北吹歌艺术表演团,参加了开幕式展演。这也是本届进入展演44支队伍中,唯一一支由省级民族管弦乐学会打造的民间乐种组合。
自今年5月文化部下发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申报通知以来,各地反响热烈。全国31个省(区、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共报送乐种组合175支,比上一届增加近50支。经专家认真遴选,44支优秀组合最终入选参展。展演期间,分成3组3场展演及1台汇报音乐会,在海南三亚、琼海、澄迈等地巡演一周,以普及推广民族音乐,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开幕式上,文化部艺术司有关负责同志指出,举办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和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具体举措。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特别是民间乐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7月11日晚8:00,在海口市海南省歌舞剧院大剧场举行的开幕式上,河北吹歌艺术表演团演奏的曲目《顶嘴》《打枣》赢得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震撼整个大剧场。河北民间音乐得以在如此大的国家级舞台上展示其艺术魅力也得益于河北省文化厅及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的大力支持与信任。“本届展演活动足见国家扶持传统音乐文化的力度以及大力弘扬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决心,参加展演的全国各地44支团队,地方风格浓郁,形象生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高峰说。而从河北吹歌艺术表演团的成功入选,可以看出,河北的民乐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河北民间乐种的传承发展受到文化部音乐专家的高度重视。
对于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高峰会长谈到:“这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事业与目标,河北吹歌是一个很宽泛的提法,具体来说包含河北省内各个区域的吹歌艺术,如:抚宁吹歌、子位吹歌、永年吹歌等。我们之所以统称为河北吹歌,就是希望把各个地区的吹歌艺术统筹到一起,挑选优秀作品及传承人,协同并进,真正意义上做到传承、发展、创新。”

为促进整个河北地区民间音乐发展紧抓人才培养和作品创新,提高社会各界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扭转从事民间音乐人数逐年下降的趋势,高峰会长介绍,河北成立了专家艺术委员会,专门针对河北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展开讨论并落实工作。首先,成立创作组,专门整理、挖掘本地音乐素材,创新、创作出深具时代感的作品;其次,成立各地区传统文化联络会,专门负责联络省内各地区传统文化代表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之与学会保持畅通的联系;再者,要求鼓励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创作活动,每个专业委员会都要出新作,保证近一两年内策划至少一台本专业河北风格原创作品音乐会。“我们有信心探索、实践与打造传承发展优秀传统音乐的成功模式,带动河北地区民间音乐的整体大发展!”

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充分发挥导向性、示范性作用,既突出地方乐种组合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突出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特色,又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河北吹歌在这里精彩亮相,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河北传统音乐也将继续前进,坚定发展的步伐,全心服务于老百姓!
文/胜寒
|